養老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而我們又不得不去面對。通過聽取兩個真實的故事,我們或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應該選擇哪種方式養老了。一個農村70多歲的老人,無兒無,在農村就是五保戶,被送到了鎮上的養老院,這個養老院屬于公辦質,五保戶每年的補都屬于院里,每個月會發10元給老人零花。雖然是無兒無,但是親戚還是會去看下的,剛開始還好,以后每次去看他,都會發現他在那默默發呆,說話也是沉默寡言的,有時候,手臂上會痕,問他支支吾吾的,不知道是說不清楚,還是不敢說。問他平時吃的怎麼樣,他說早上就是白粥,饅頭和咸菜,偶然有油條;中午就是米飯和蔬菜,一周2次,晚上就白水面條加上幾青菜,味道怎樣,大家自己應該想象的到。據養老院附近的居民說,夜里有時會聽到院有人大聲吼,和老人的哭聲。

村里另外一個老人85歲,兒子常年外面打工,自己一個人生活,平時吃飯后,村里到逛,找人聊聊天,打打撲克,偶爾自己趕趕集,買點東西,或者說湊湊熱鬧,神狀態覺比很多人都年輕。雖然平時也會出現冒發燒的,但是左鄰右舍的都會幫忙送到村衛生院開藥,吊水,生病期間,鄰居都會邀請到過去吃飯。

私人養老院收費較高,不是一般人承的起的,條件應該會好些,我想如果沒有兒常去看的話,即使比公立養老院好,也好不到哪里去。然而沒有足夠財富的人即使要進養老院也進不去,只能回老家養老了,這也沒得選擇。這兩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養老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而要我們又不得不去面對。選擇養老院還是農村老家養老,取決于個人的家庭況、經濟條件和對生活質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