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浪的到來和養老服務供給的不足,養老產業迎來了“健康中國”和醫養融合等政策的集發布。企業家和專家們紛紛對養老產業的前景到樂觀,特別是中高端市場的巨大潛力。然而,在養老服務市場中,民營企業面臨著盈利模式不清晰和市場環境不明朗的阻力。在未來的“十三五”時期,政府、企業和家庭在養老服務中的責任和作用需要明確,各類市場主需要平等對待。養老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勵,同時也需要相關配套措施的持續發力。

據國際慣例,我國早在15年前就已經進老齡化社會。老齡人口的快速增長為養老產業釋放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也形了持續的政策利好,鼓勵民間資本進養老產業。然而,養老服務的市場供給卻相對缺。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全國養老服務機構的床位數遠遠無法滿足快速擴大的老年人群的需求。預測顯示,到本世紀中葉,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約占總人口的1/3,中國將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養老服務市場的空間非常廣闊,預測從2014年至2050年間,老年市場將從約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GDP占比也將從約8%升至1/3左右。

然而,民營養老機構面臨著盈利困難。投本高、收益回報慢、護理難度大和潛在風險高等因素使得許多有志于投養老產業的個人或民企而卻步。一些已經在運營的民營養老機構也面臨著運營風險高和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境堪憂。土地租金和房屋建設費用等高額本也讓民營資本而卻步。對于民營養老機構而言,找到適合的盈利模式是關鍵所在。然而,找到一個普適的民營養老機構的盈利模式并非易事。此外,政府扶持政策的落地和實施也存在問題,相關補往往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

養老產業的發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社會的更大開放度。政府應該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為養老產業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企業也需要提升自服務水平,將服務做好。人才問題也是民營養老機構面臨的重大挑戰,培養專業的養老護理人才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為了適應我國老齡化社會的需求,政府、教育機構和醫療機構等社會力量需要共同努力,促進養老產業的健康發展,激發民間資本的參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