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繼續加大民生投力度,滾實施一批重點民生實事,力抓好社會民生事業,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其中,深化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就是民生保障舉措之一。重慶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相關負責人表示,打造家庭養老床位是我市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容,由養老機構的專業護理隊伍,依托街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提供全天候的居家照料服務,打破了“老人跟著床位走”的傳統模式。一方面,老年人養老不離家,能較好滿足個化養老服務需求;對養老服務機構來說,件等方面投也大大減;另一方面,從政府層面來看,能有效緩解城區養老床位供應相對不足的狀況,化解養老機構“床位荒”的相關問題。據統計,2023年間,我市新增家庭養老床位1100余張、完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1.3萬余戶。1月11日上午10點過,冬日暖從窗外灑進屋里,73歲的呂爺爺半瞇著眼看著電視。“叮咚!”突然,呂爺爺手邊的“閃門鈴”閃爍振,他知道,定是江北區民政局的服務人員上門來了。醫生上門為呂爺爺巡診“呂爺爺,這是您上次提到的拐杖,我們給您買了個帶電筒、抓地牢的。”笑容的任朗,和呂爺爺已是“老相識”。“好、好、好!”呂爺爺心被填滿。要知道,上次和任朗道別時,呂爺爺只是無意間提了一……家里遍布適老化設施呂爺爺是一名退休工人,他和老伴張婆婆住在江北區港航家園A區。14年前,呂爺爺突發腦梗,導致右手右腳半癱,如今只能拄著拐杖在客廳里慢慢地走上幾步,屬于重度肢殘疾。上門服務人員給呂爺爺介紹新拐杖功能由于兒子常年在外省打工,照顧呂爺爺日常起居的重擔,便在了張婆婆一個人的肩上。“他出不去門,又是這個狀況,脾氣也變得很差。”張婆婆66歲,說,前些年,家里完全是云籠罩,令苦不堪言。2021年,江北區為全市首個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項目試點地區,呂爺爺為首批家庭養老床位的申請者之一。很快,家里迎來了新變化:客廳安裝了護理床、SOS一鍵呼、閃門鈴、應小夜燈、老人出行配備了助行和出行椅……“他們還可以幫忙理發、做飯,還會幫我們進行全屋大掃除。”張婆婆說。任朗作為上門服務人員之一,前兩天帶隊來做大掃除時,不經意間得知呂爺爺的舊拐杖壞掉了,于是才有了開篇的一幕。狀態變好脾氣變溫和醫療巡診也是“家庭養老床位”的服務項目之一。記者看到,當天下午3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雷洋敲開了呂爺爺的家門。他為呂爺爺測糖后,還仔細進行了健康詢問。“這幾天有沒有哪里不舒服?”“沒有。”“手腳麻木嗎?”“也沒有哈。”“爺爺您其它都還好,就是有點高喲!”雷洋了解了呂爺爺近幾日吃藥、飲食況后,又向張婆婆叮囑了用藥及飲食注意事項。經過近兩年來的接,雷洋發現,呂爺爺的神狀態正在向好的方面改善。他說,最初見呂爺爺時,他說話不太利索,神狀態很差,現在整個人神面貌好了很多,說話也有中氣了。“這兩年來,他心好了好多嘛!”張婆婆笑著接過話頭說,現在呂爺爺不僅隔三差五就能見到民政局的上門服務人員,還通過民政局贈送的椅,得以下樓去曬太、看風景,脾氣也變得溫和多了。老伴恢復了基礎社得益于上門服務團隊的幫助,張婆婆自也輕松了許多。相比以前家里片刻離不得人的狀態,開始有自己的時間去“串串門”“逛逛街”“吃個席”,心也變得明朗許多。“有時候我出門回不來,就給他們打電話說一下,他們就會上門給老頭子做飯吃。”張婆婆樂呵呵地說。“我們真的太謝他們了!”張婆婆口中的他們,包括由醫生、護理員、家政服務員、社工等的組的上門服務團隊。據了解,“家庭養老床位”功運轉的背后,都有一支專業的團隊,并且會據轄區范圍固定上門人員,以保證老人悉親切。江北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江北區目前建家庭養老床位702張,據適老化改造容、設施設備的安裝和維護,給予每張床位3000元的一次建設補助,給予每床每月300元的服務補。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康復、巡訪關等居家上門服務,已累計開展居家上門服務4137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