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幫助我們優化政策,了解問題的本質。然而,現在的調研工作卻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問題,這已經違背了調研的初衷。通過一位公務員朋友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調研變了看盆景。當上級領導來調研時,基層就開始忙著安排路線、人員和飯店等事宜。為了讓上級領導看到基層最好的一面,路線的設計往往是心策劃的,對于一些不希上級看到或者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卻會避開。基層會在高速路口或者縣界上接上級領導,然后領導的車隊會跟著縣里的車到各個參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是一個事先設計好的路線,但卻裝作不知道。在確定人員時,一般會選擇那些平時配合度較高的企業家或者村支書認為比較老實的家庭,這樣可以與領導愉快地談,而且不會提出讓領導難堪的要求。參觀完景點后,大家會去當地的特食,還會準備一些土特產送給領導和司機。當然,基層會得到一張紅頭接待函,領導的接待費用由基層承擔,但大多數況下吃飯費用會超標,基層只能通過其他方式補回這筆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建議下基層調研的領導自帶餐費,縣級部門全面取消接待費用,上級來調研時,飯錢由上級部門承擔,這樣更加合理。

其次,調研題目缺乏實際意義。有些調研只是為了調研而調研,缺乏后續的配套措施。例如,調研農民工外出務工況,有些地方僅僅是為了報告一個詳實的數據給上級部門,而沒有進一步的政策制定。為了完這個任務,基層會通過通知讓每個鄉鎮和村干部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統計,然后整理出詳細的調研報告。然而,這個報告只是被領導點了贊,卻沒有后續的行。這樣一場調研,有何意義呢?我們需要出臺相應的政策嗎?顯然不是,這只是為了給基層干部找點事做而已。

第三個問題是遇到問題躲著走。在一次調研中,市部門領導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是否遇到困難,企業老板實話實說,提出了融資問題和冷鏈流發展問題,但市領導只是表示會研究,并沒有解決問題的意圖。這位企業家的問題并不在市領導的管轄范圍,所以他也無法解決。這種況下,調研就變得沒有意義,只是給領導找個借口而已。

現在,我們希大規模的調研能夠真正解決民生和發展方面的問題,而不僅僅停留在調研題目的多上。我們需要傾聽群眾的聲音,為民生和發展解決實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