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離開工廠后,我曾陷了糾結,是否應該繼續繳納靈活就業養老保險。當時,社保局告訴我,每年繳費1700元,15年后即可領取養老金。然而,當時的經濟狀況讓我選擇了放棄。

直到2020年,看到同事們領取退休金,我才意識到自己的養老問題。2020年底,我匆忙咨詢社保局,卻得知政策已改變,不能一次補繳,只能一年一年續繳。盡管到失,我還是決定繼續繳費。

然而,2021年底,新的規定又出臺,必須一年一年繳夠15年才能退休。這使我對領取養老金的前景到渺茫。2021年,我不愿地繼續繳費,金額比前一年多出83元。

2022年,面對更高的繳費金額,我猶豫了好幾天,最終在老公的催促下繳費。2023年,再次面對社保繳費,我陷了糾結和猶豫。繳夠15年可能需要15萬元左右,而我已經繳了6年。考慮到繳費金額每年上漲,領取養老金的時點也在推遲,我陷了是否繼續繳費的思考。

是繼續繳費劃算,還是將錢留著應對未來的不確定呢?這個決定真是太愁人了!你覺得繼續繳費劃算嗎?還是把錢留著應對未來的生活更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