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意思是在質充裕的時候,更應該注重禮貌和風尚。如今,大家都不再為吃喝發愁,卻似乎更需要倡導新的社會風氣。最近我看到一個新詞語的解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意思是只要做了好事,就不要去考慮自己的前途。這句話當然是開玩笑的,但也反映了一些人對于道德和個人利益的態度。

道德是否在下降?還是人們開始變得現實和自私?對于一些公眾人的冷漠和無于衷,恐怕才是道德淪喪的真正原因。在道德觀念出現偏差之前,離婚應該是首要的理由,但現在卻不再是了。甚至不結婚也可以給孩子上戶口,這讓一些持外遇的人大高興。事實上,我們所認為的只是表面,只要是人類,都會有自己的私和私心。無法逃避這一現實。

一位年輕做好事的代價是非常高昂的,如果沒有一位熱心的大哥出援手,這件事很有可能會一生的影。這樣敢于說真話的人實屬不多,他們的出現代表著道德觀念在社會上的進步。

20年前,人們可能會在罵別人不扶老人的同時,自己卻會親手去扶老人。這就是親力親為和上圣母的區別。一些健館老板的行為也是如此,大鬧大得,小鬧小得,不鬧不得。在不同的時期,道德坡的定義也會有所不同。

舊的道德正在消失,新的道德正在形。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電影也許能夠反映出一些問題。羅翔老師曾說過,法律是對一個人最低的道德要求,而一旦違法,就意味著突破了道德底線。你覺得現在的道德觀念在坡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