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隨著中國生育率持續下降,一些專家預言未來15年中國將面臨嚴重的勞力短缺。這一預測迅速在網絡上傳播,引發廣泛討論。很多年輕人對此抱有憧憬,期待未來會迎來就業高峰期,但也有人表示擔憂。

這種預測背后的基本邏輯是,隨著生育率的下降,未來勞力數量會大幅減,出現勞力供給短缺的狀態。的確,這種邏輯符合當前我國生育率的數據變化。但是,生育率下降是否就意味著會出現用工荒和求職紅利?對此網友們表達了不同看法。

有人指出,隨著人口數量減,經濟總規模也會相應收,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也會發生重大調整。許多行業可能會面臨產能過剩甚至無利可圖的境地。這時企業為了降低本控制虧損,會選擇產能減、員工裁員等手段。到那時可能出現大批失業人口同時求職的局面,并不見得會對求職環境產生利好影響。

另一位網友認為單純依靠生育率下降,很難產生出一個良的求職環境。因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環境與就業環境,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并不是只與勞力數量掛鉤的。從個人就業策略上看,想要占盡先機,僅僅依賴15年后遠在天邊的“紅利”,似乎也不大實際。畢竟到那時,生育高峰期出生的80后、90后已經年過中年,真正能“撿”的,恐怕還是00后那一代人。

一些網友提出自己的建議——不如從眼下做起,未雨綢繆。這種觀點也較為積極務實。的確,現實中想要在就業中占盡先機,提早做好職業規劃和準備,要優于空想遙遠的“轉機”。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多做些打算。比如可以盡早選擇自己興趣、又對口的行業方向;可以多參加一些職業培訓,提升自己的技能;也可以主參與更多社,擴大人脈資源。這樣才能為自己的就業前景提供更多可能

總的來說,就業環境的變化極其復雜,單一依賴某些預測來規劃自己的職業前景未免有些離實際。最可靠的策略,還是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同時,多方面為自己創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