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中國特哲學社會科學,歸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系。中國社會學自從由西方引之日起,就面臨著主危機和本土化任務。構建中國特社會學是幾代中國社會學人的夢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建構自主知識系。

作為一門以社會為研究對象的學問,社會學的方法自覺對于加快建構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系至關重要。中國社會學的方法危機與方法自覺經過百余年發展,尤其是恢復重建以來40多年快速發展,中國社會學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為我國社會科學中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并提出了有中國特的社會學理論。

然而,總上看,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系尚未建構起來,主要表現為我們在研究中所運用的理論框架、概念工、研究方法等大都來自西方,與中國自實踐存在隔。這導致中國社會學面臨雙重“失語”危機:一方面是在世界社會學領域中“失語”,即在國際學界缺乏話語權和平等對話能力。另一方面是面對中國現實時“失語”,即缺乏對巨大時代變革和偉大創新實踐的理論概括能力和前瞻引領能力。

中國社會學的誕生主要來源于對西方社會學的知識移植。然而,要打破西方社會學的話語霸權,中國社會學需要加強方法自覺。中國社會學對于西方社會學的依附不僅表現為理論、概念、話語等方面,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方法危機。這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在研究方法層面,不研究停留于對西方社會學研究技的機械套用,而忽視了技背后的“人心”與“社會”,導致研究果無法及真實的中國社會,甚至對現實產生誤導。二是在方法論層面,不研究簡單套用西方社會學的研究范式,缺乏自的主,無法形基于中國特制度與實踐、文化與民的理論概括。

為了改變中國社會學的弱勢地位,使其獲得與國際社會學界平等對話和回應時代巨變的能力,迫切需要提升方法自覺,并在此基礎上加快建構自主知識系。所謂社會學的方法自覺,是指社會學研究者要對自己在研究中所運用的方法論和方法有“自知之明”并保持強烈的反思意識,明白它們的來歷、特和適用,并立足中國實際探索更好地從社會學視角認識中國社會、解決中國問題的路徑。

為了提升社會學的方法自覺,首先要對社會學的學科屬進行反思。科學與價值是社會學的一兩面,兩者統一的基礎在于社會學的實踐。社會學只有真正立足于社會實踐,回應時代巨變,才能兼顧科學和價值兩個維度。中國社會學要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資源,結合現代社會的特點對其進行創新發展,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從實踐出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構建理論。

在加快建構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系的過程中,需要正確理中西、古今、理實三大關系。正確理中西關系,既要借鑒西方,又要跳出西方,建立有中國特和世界眼的社會學。正確理古今關系,繼承傳統的同時超越傳統,據中國特點對古代社會思想進行創新轉化和發展。正確理理實關系,立足現實并提煉現實,將社會學研究從描述事實的層面提升到解讀實踐經驗和提出理論命題的層面。

為了創新社會學方法,需要結合中國實際和中國文化傳統。社會學研究方法必須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解決問題,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社會的獨特認知方式。只有立足現實,充分挖掘傳統,合理借鑒國外,才能建立起立足中國實踐、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有全球視野的社會學知識系。

綜上所述,要建構中國特哲學社會科學的自主知識系,需要明確學科屬,正確理中西、古今、理實三大關系,創新社會學研究方法。只有如此,中國社會學才能真正有國際話語權和應對時代巨變能力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