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穿城而過,為沿線產業發展和環境質量提升帶來了機遇。鄉村依托于水,以河流為載,通過河道整治、水域生態恢復等措施,將河流周邊的生態環境與鄉村景觀質量提升,使鄉村振興煥發新力。2023年,都已功創建了28個水鄉村,其中有6個被命名為“都市水鄉村示范村”,5個被命名為“都市水鄉村品村”,17個被命名為“都市水鄉村達標村”。都也已打造了7條水鄉村示范帶,形沿線及區域發展的“帶”,將水鄉村打造為鄉村振興的象化表達。

最近,記者走進武侯區與郫都區所打造的兩條水鄉村示范帶,以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為主線,了解水鄉村示范帶建設為城鄉融合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源源不斷的活力。

在武侯區陸壩社區,實施宜居水岸工程建設后,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生態價值不斷彰顯,宜居宜業的好畫面吸引了市民游客。武侯區共打造了永康、陸壩、馬家河、金花的水鄉村示范帶,有機串聯水韻天府、天府芙蓉園等現有景觀節點,推水生態價值實現有機轉換。

郫都區以徐堰河、柏條河為引,規劃18公里漢康示范走廊,為一個水鄉村多元產業長廊。依托“八河并流”優良水生態本底,郫都區打造了科創東林、花田漢姜等9個特產業組團,將水生態資源轉換為實實在在的產業發展能。同時,郫都區也將文化元素融鄉村示范帶建設當中,深度挖掘農耕傳統習俗和水文化涵。

近年來,都集塑造了水清岸綠、河暢景、水村相融、人水和諧的水鄉村,取得階段效。計劃到2025年,都將創建水鄉村350個。通過以流域水系為主線,借助水利風景區、河湖公園、清潔生態小流域等載,形規模效應和特品牌,推鄉村振興發展。在如此一系列的措斀支撐之下,水鄉村示范帶也就應運而生,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