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委辦公室聯合下發《關于命名2023年全國示范老年友好社區的通知》,縣特庸鎮王村獲此殊榮。據了解,這次表彰文件中,縣僅此一家。縣特庸鎮王村位于特庸鎮中部,鄰鹽城大市區,通優勢明顯。村域總面積1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200畝,村民1228戶、4060人,其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1176人,占全村總人口29%。

近年來,該村從老年人需求出發,打造了“智慧養老一刻鐘服務圈”這一特品牌,給老人營造了配套齊全、服務完善、生活便利的麗宜居環境,讓老年群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孝親敬老已經為這里的“溫馨底”。該村先后獲得“全國綠化千佳村”“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特品村”“江蘇省創意休閑農園”“江蘇省麗庭院示范點”“江蘇省老年友好型社區”“鹽城市文明村”等榮譽稱號,并有“華夏蠶桑第一村”的譽。

打造生態宜居環境,讓老年人居住更舒適為給老年人打造生態居住環境,王村瞄準綠生態、麗宜居目標,不斷提升基礎設施,綜合整治環境,建設麗家園。先后新建水泥路、瀝青路3000米,修建農橋8座、新建休閑公園20畝、新建居家養老中心2個,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浴、日托、助急助安等服務。王村還以“農房+水岸”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形統一的風貌整現小橋流水、青瓦白墻的特民居形態,建設總戶數400戶。每戶建設“小菜園”,讓老年人種菜,田園生活。

王村還將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與人居環境整治行、文明村創建等有機結合起來,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探索了“村+公司+業+農戶”的特實踐道路,及時清運垃圾,使全村垃圾清轉運實現“日產日清”,給老年人好舒適的居住環境。現在,每天一大早或到晚上,村里老年人都相約到清水步道散步,有時還到桑樂田園垂釣中心進行釣魚休閑,不亦樂乎。

開展多種文,讓老年人神更旺盛王村新建1880平方米黨群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農家書屋、健室、臺球室、中老年休閑室、休閑公園等娛樂區,提供了集學習、娛樂、流于一的綜合服務空間,滿足老年人開展文娛活的需求,富老年人神生活。該村還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文化進村、敬老助殘、文明創建等公益活;舉辦元旦、國慶等重要節日大型文藝活,依托道德講堂、紅白理事會等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等宣傳教育,引導群眾樹立淳樸鄉風;常態化開展“兩戶一家”評比、“最家庭”評比、麗庭院評比等星級評比活,從而讓老人更加開心快樂,幸福度過晚年。

村里還立了老年廣場舞隊,每天晚上星營路燈一亮、音響一開,熱洋溢的廣場舞就上演了,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群眾慨地說,新村部、新房子建到了一起,人心也凝聚在一起。更讓老年人開心的是,新型社區建后,還有35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到社區業上班,月收在千元以上。老年人們只要一有時間,就到園里逛逛,晚上還可以到星空營廣場看看電影、看看戲,想吃點什麼就到村民大食堂品嘗到價廉的菜肴。該村今年70多歲的熊兆亞喜滋滋說:“我們老年人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住著這麼好的房子,白天到桑樂田園里逛逛,晚上去廣場上跳跳舞,跟以前的生活簡直不能比!”創新養老服務方式,讓老年人生活更便捷王村對養老服務的要求從“有”到“好”,從“能”到“優”,從“活得好”到“活得有尊嚴”,不斷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個化的特點。該村以江蘇省特田園鄉村項目為抓手,新建了村民大食堂、供銷e家便民超市、村郵站、村衛生室、心電力超市、桑樂田園、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著力打造“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實現了老年人生活區、娛樂區、商品區、旅游區、就業區“五個區”的特模式,使得老年人不出小區就可以去采購、去娛樂、去食堂、去旅游、去就業、去“醫院”。

“獨居老人容易發生忘記關煤氣、突然不適等安全問題,社區結合智慧小區建設,有效對接老人服務需求,我們共為孫啟林、王玉貴、鄭德明、孫元林、孫群等五戶獨居老人家全部安裝了獨立式煙火災探測報警,為老人提供24小時應急響應,將可視化場景融智能居家養老,讓村里‘嗅’得到煙霧、‘嘗’得出水質、‘看’得到危險,為老年人帶來智能安全的健康養老服務。另外,我們村現在65歲以上的老人有900多人,村里為每位老人都建立了一份健康檔案,并簽約了家庭醫生。”王村工作人員唐如云談起本村創新養老模式時意猶未盡。據王村黨總支書記金文奎介紹,接下來,王村將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圍繞老人居住環境、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需求,努力做好老年人服務工作,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和滿足,推進“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同時持續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區長效機制,把社區真正打造為老年人的幸福家園,在全村進一步營造出了濃厚的敬老、孝老、老、尊老、助老氛圍,讓養老變“老”,讓“原居安老”模式從“規劃藍圖”為“現實畫卷”。